二级学院-8858cc永利(2023)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人才招聘 > 本科招生 > 正文

2024年物联网工程专业介绍

2024年05月07日 09:01  点击:[]

一、专业概况

(一)专业简介

是什么:物联网是指通过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体与网络相连,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功能。物联网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物联网工程主要研究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信息处理、安全技术、系统及其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涉及通信、传感、网络以及RFID、嵌入式系统等多个方面。

学什么离散数学、程序设计与算法、数据结构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接口、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物联网通信技术、无线传感网原理与应用、RFID技术应用、汽车传感与测控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现、物联网工程综合实训。

干什么:培养在物联网领域、特别是汽车智能网联领域从事分析与设计、开发与测试、运维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优势

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公司设置“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并于2021年开始招生。本专业围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工科专业。

本专业拥有丰富的实践教学平台,包括湖北省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汽车电子与信息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湖北省汽车产业信息技术实习实训基地、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等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平台,以及计算机工程与软件实验中心、汽车电子与通信实验中心等专业实验平台。


(三)培养特色

(1)专业方向特色本专业以汽车行业为工程背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依托与东风汽车公司、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等企业和行业协会的长期稳定合作,面向汽车智能网联领域开展物联网信息感知、传输、支撑、控制等方面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形成专业方向特色。

2)课程体系特色本专业围绕物联网信息感知、传输、支撑、控制技术体系构建课程体系,不仅拟在物联网工程专业导论、计算机网络、物联网通信技术、无线传感网原理与应用、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等课程中增加汽车智能网联相关内容,而且设置与汽车相关的系列课程,包括汽车传感与测控技术、汽车总线应用技术、车联网技术及应用等,涵盖计算机、通信、电子与控制的理论和实践,并注重将理论与技术用于解决物联网、特别是汽车智能网联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形成课程体系特色。

3)人才培养特色以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核心,本专业全面实施“3+1+X”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智能网联汽车为载体,以基本理论和技术应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拟强化案例教学,并在实践环节设计汽车智能网联相关的实验和实训项目,通过累计1年的实践动手能力与专业素质培养以及X项创新项目实践,将工程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贯穿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形成人才培养特色。


二、教学条件

1专业实验室

(1)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湖北省省级教学示范中心,面积1200多平米。心机房采用云技术构建,共有云终端500台,各种高性能服务器11台。中心机房整洁明亮、环境舒适,周一到周日全天开放,能够为全校师生提供良好的上机学习环境。

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工电子实验中心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负责电工技术、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承担工科专业学生的电工电子实习任务,负责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外电子设计创新活动。中心面向学生开放,本着实践是根本、工程是目标、创新是关键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手段,已成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

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3)计算机网络实验室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拥有台高性能计算机Cisco交换机、路由器、网络防火墙等设备,能够模拟局域网和广域网的运行环境,为相关网络课程的教学提供实验环境。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

(4)联网仿真研究

级研究所“汽车信息控制与网络技术研究所提供联网仿真环境,实现V2V(车车通信)、V2R(车路协同)等车联网应用测试及验证。

联网仿真研究

2外实习实训

专业目前拥有20余个校外实习训基地,主要包括:

l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l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

l中电金信软件有限公司

l工业和信息化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

l北京软通动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l武汉光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l中国铁塔十堰分公司

l武汉东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l武汉卡车驿站科技有限公司

l十堰库卡高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l中山瑞信智能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三、团队队伍

(一)专业负责人

陈宇峰,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IEEE会员。获“全国师德标兵”、“湖北省先进工作者“、“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等称号。2006年获浙江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09年浙江大学博士后出站。现任汽车信息控制与网络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计算机学会普适计算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网络与数据通信专委会委员、湖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湖北省机电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移动计算、汽车智能网联、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性能分析。

作为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参与人在研和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湖北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等二十余项研究,并主持、参与多项企业委托科技创新项目。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EI/CPCI-S检索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获授权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0余项、软件著作权近20项;湖北省科技成果登记10余项;获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十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多项。


本专业团队队伍共有教师18名,其中,教授职称教师占比33.33%,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61.11%,博士学位教师占比50.00%。本专业团队队伍实力雄厚,拥有全国师德标兵、湖北省先进工作者、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获批“车用自组织网络”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拥有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源学会高级会员,同时,专任教师担任了中国计算机学会普适计算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网络与数据通信专委会委员、湖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CCF武汉执委、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及委员等学术兼职,也和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另外,外聘数十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作为学术顾问和兼职教授。

陈宇峰,陈宇峰,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IEEE会员。获“全国师德标兵”、“湖北省先进工作者”、“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等称号。2006年获浙江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09年浙江大学博士后出站。现任汽车信息控制与网络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计算机学会普适计算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网络与数据通信专委会委员、湖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湖北省机电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移动计算、汽车智能网联、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性能分析。

作为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参与人在研和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湖北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等二十余项研究,并主持、参与多项企业委托科技创新项目。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EI/CPCI-S检索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获授权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0余项、软件著作权近20项;湖北省科技成果登记10余项;获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十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多项。


黄海波,教授,博士,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十堰市信息化和电子信息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长期从事汽车电子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作为骨干人员参加了国防“863”重点课题的研发工作,承担了“省科技支撑计划、省自然基金、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等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承担了“省教育厅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等省级教研项目3项,承担了“900KW感应加热电源系统开发”等多项横向课题,发表科研教研论文4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10余篇,获授权专利2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十堰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先后获得8858cc永利唯一官方网优秀教师标兵、优秀共产党员

向郑涛,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1997年在8858cc永利唯一官方网获学士学位,2004年在浙江大学获硕士学位,2013年在上海大学获博士学位。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IEEE会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国际期刊审稿人。研究方向为车用自组织网、交通流建模

近年来,作为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参与人在研和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教育赛尔网络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项目等十多项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检索1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0多项、软件著作权20余项;出版专部2部;获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十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项

四、培养效果

虽然本专业为新专业,但是专业教师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各类知名赛事,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五、联系方式

(一)招生联络员

向老师:13797816348

(二)招生咨询QQ群

咨询QQ群:680180039




关闭

联系方式: 0719-8239071(院办)、8230174(教学科研办)、8230414(学工办)
传真号码:0719-8239071
网站管理员:王老师 8239071
 
访问量:

Copyright © 8858cc永利(中国)官方-唯一入口 版权所有